“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鞭策文化和旅逛融合成長。”疊加運河文化和旅逛資本的揚州,正在打制文化繁榮、文旅共興的“好處所”歷程中,讓“詩和遠方”交相輝映,綻放耀眼。
2500多年的厚沉汗青沉淀,付與了揚州紛歧樣的灼灼風華。一句“煙花三月下揚州”,即使逾越千年仍讓馳神往。
而揚州古城煥發新活力的背后,是揚州人對古城取更新的持續深耕。自1982年成為首批中國汗青文假名城以來,揚州以汗青文假名城和無機更新示范城市為方針,建立起“全時域、全地區、全要素”的名城和更新系統。出格是2017年1月1日施行的《揚州古城條例》,是揚州市獲準行使處所立法權后首批通過的實體性處所式規之一。
具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揚州,是京杭大運河上的樞紐城市。曾借幫大運河發家致富的鹽商正在這里留下了秀美的園林藝術取精美的淮揚菜。精彩的揚州漆器等浩繁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這里仍然生生不息。
此外,揚州仍是中日交換鑒實大師的家鄉。鑒實留下的諸多印記至今正在城內有跡可循。486非遺集聚區做為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換、省中漢文化海交際流、“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從場館,已歡迎來自英國、美國、泰國、馬來西亞等世界各地的近千論理學生前來參不雅進修。
“詩畫瘦西湖,人文古揚州。”人們過去來揚州,瘦西湖、個園、何園等園林景點幾乎是必訪之處;現在,古街古巷成了人們的新選擇。
揚州古城集于廣陵,這里的明清汗青城區面積5.09平方公里,是國內少數連結無缺的古城之一,東關街、仁豐里、灣子街、南河下四大汗青文化街區也正在此中。
顛末多年實踐,揚州明白了“護其貌、美其顏、揚其韻、鑄其魂”的名城總體思,確定了老城區總體框架。5.09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逐步恢復風貌,成為了我國東南沿海地域規模最大、保留最為無缺、最有“中國味、文化味、販子味”的汗青城區。
6月24日,瘦西湖“二分明月憶揚州”大型沉浸式夜逛。這是正在創意引領下,聚焦唐詩從題,將文化內涵取時髦連系,使用全息電扇、3D投影、AR換臉等手藝推出的全新文旅產物。也是揚州正在推進文旅融合成長過程中,活態傳承、操縱大運河汗青文化資本的務實之舉。
近年來,揚州環繞“尋美揚州”這一從題,高起點、高程度、高質量舉辦了“東亞文化之都中國揚州勾當年”等一系列城市品牌節慶勾當,無力推進了揚州和各文國都市間的文化交換取人員往來,鞭策了揚州取其他文國都市正在經貿、社會、文旅、節慶勾當等范疇深條理的交往合做,成功打制了融合 “文都+經貿”“文都+美食”“文都+體育”“文都+園藝”等系列品牌勾當,東亞文化之都曾經成為揚州面向世界最為閃爍的文化手刺。
時間回到2019年8月30日,正在韓國舉行的第十一次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上,中國揚州取韓國順天、日本北九州配合被選為2020年“東亞文化之都”,揚州也成為中國第七座、省內第一座獲此殊榮的城市。
近年來,揚州一直將文化和旅逛業做為揚州具有焦點合作力的主要支柱財產,摸索打制文旅融合成長的新徑、新亮點。
博物館于2021年6月16日建成并對,占地200畝,總面積7.9萬平方米,由展館、館前廣場和大運塔三部門構成。
“東亞文化之都”彰顯的是揚州的文化內涵,是對揚州千年文化史地位的最好佐證。而以大運河、海上絲綢之和園林古城三大部門也形成了揚州“東亞文化的十字口”。
取此同時,揚州也努力于運河文化的國際化合做,自動加強對外文化交換和多條理文明對話,成長強大世界運河汗青文化城市合做組織,持續多年舉辦的世界運河城市論壇正在本年上升為國度級論壇,揚州國際文旅名城的出名度和影響力持續提拔。
大運河,是一個不會老去的故事。良多國人的家國回憶,都取一條條積厚流光的大河根脈相連。對揚州而言,蜿蜒千年的大運河,流淌成了世代人平易近的致富河、幸福河,也成為他們無法割舍的依靠。
截至2022年6月16日,開館一年間有1186932人走進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近距離感觸感染運河文化的熏陶。
做為國內首個全面展現中國大運河的專題博物館,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成為大運河文化帶扶植中的主要窗口和節點,是大運河國度文化公園的展覽展現平臺和文化休閑場合,成為一座全面反映大運河汗青概況、現今形態、將來成長的博物館。
本年4月以來,揚州歡迎國內留宿旅客人次持續5個月環比實現增加,8月份歡迎國內留宿旅客69.6萬人次,已恢復到疫情前2019年同期9成。
正在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是大運河全線遺產段點入選最多的城市。中國大運河項目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此中,2014年6月,揚州境內6段河流、10個遺產點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正在運河三灣風光區內,有一只“船”,它似乎從古而來,翻騰出汗青悠遠的浪花,它又建于當下,取今日的世界對話,這只“船”就是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本地一個個古城的成功案例,讓揚州的古街古巷既有城市特色又有炊火,既有文化底蘊又有現代活力,也讓古今文明交相輝映的揚州成為人們心神馳之的處所。
揚州、運河,相因相生。若何從流淌著的遺產中挖掘活的汗青?習總也給出了謎底:“要古為今用,深切挖掘以大運河為焦點的汗青文化資本。”
今天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不只有如園林般斑斕的,有氣概調、表里空間適宜的建建,還有深受喜愛的展覽、展現、展演,彰顯大運河的千歲尾蘊取時價格值。
兩年來,揚州服膺囑托,聚焦“文化旅逛名城”扶植,將揚州打形成展現文化強國的窗口、文旅融合的樣板,讓文化“有分量”,不負“好處所”。